近日得到消息,中共中央辦公廳、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《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》(以下簡稱《意見》),並發出通知,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。《意見》中指出(部分摘錄):
論文等科研成果發表後1個月內,要將所涉及的實驗記錄、實驗數據等原始數據資料交所在單位統一管理、留存備查。
高等學校、科研機構和企業要加強對本單位科研人員的學術管理,對短期內發表多篇論文、取得多項專利等成果的,要開展實證核驗,加強核實核查。
深入科研一線,掌握一手資料,不人為誇大研究基礎和學術價值,未經科學驗證的現象和觀點,不得向公眾傳播。
按照對科研成果的創造性貢獻大小據實署名和排序,反對無實質學術貢獻者「掛名」,導師、科研項目負責人不得在成果署名、知識產權歸屬等方面侵佔學生、團隊成員的合法權益。
這一政策的出台,體現了國家嚴厲打擊學術界各種歪風邪氣的決心。
首先,要明確一點,實驗記錄是來自科研一線的第一手數據,是科研活動的真實再現,是裁定科研成果真偽與歸屬權的最重要的證據,它是無法編造的。
所以,今後你的實驗記錄必須具備如下特點:
內容記錄及時,確保數據第一手性
目前市面上提供的絕大多數電子實驗數據管理方案,在保證數據獲取的第一手性方面的表現都不盡人意,而這一點對於實驗記錄來說又是最核心最重要的。如果電子化方案能夠支持移動應用,通過藉助手機APP實時獲取第一手數據,例如通過語音(轉文字)記錄操作步驟,實時拍照上傳,儀器數據自動獲取等,將會徹底清除實驗記錄無紙化過程中的最後一道障礙。
記錄規範完整,清晰可查
實驗記錄是否規範、內容是否詳實,是評價一份實驗記錄優劣的重要指標。採用電子化管理方式,以「實驗模板」概念為基礎,採用系統中完全可視化的實驗模板編輯功能,輕鬆創建滿足實際需求的實驗模板,從而確保實驗記錄的規範完整,使實驗過程和結果輕鬆得以復現。
另外藉助系統豐富的檢索功能,能夠實現快速定位目標內容,不論是多麼久遠的記錄,而這一點,紙質記錄恐怕是永遠無法與之媲美的。
審計追蹤,每次修改留痕
實驗記錄是不能塗改的,如果必須要改動,須在原記錄上劃一條線,註明修改理由、時間和內容,原來的記錄要保證能看清楚,而實際中這一點往往會被忽視,上面來人審查時提出質疑,那麻煩可就大了。
如果採用電子化管理方案,實驗記錄的每次版本更新與修改痕跡均自動保留,並自動生成審計追蹤報告,完全不用擔心不符合法規要求。
嚴格的審批控制,確保質量受控
你的實驗記錄是否符合Boss要求,難道要讓Boss定期地一本一本翻嘛?當然不必,電子化實驗數據管理方案中可設置嚴格的審批流程,Boss通過手機APP可隨時審閱你的實驗記錄,並及時對你的實驗情況作出指導,從而確保實驗記錄質量受控,提高研發效率。
知識產權歸屬清晰
電子簽名,完全符合FDA 21 CFR Part 11,明確知識產權歸屬,保護你的合法權益。
安全存儲
科研中最大的不幸,莫過於把實驗數據搞丟了,所以只有先為實驗數據找到一個安全、可靠的存儲環境,才能心安。
基於雲計算的實驗數據管理方案,可提供安全可靠的雲端存儲環境,其採用http加密傳輸、防SQL注入攻擊等技術手段,可充分確保核心數據的安全。
2019年5月31日 iLabPower EDM1.6全新發佈!
新版本的重點功能如下:
手機APP端可以編輯實驗記錄基本信息
在APP端,實驗記錄在可編輯狀態下,用戶可以對實驗標題、關鍵詞等基本信息進行編輯,讓實驗記錄撰寫更加方便。
手機APP端可以直接簽名提交實驗記錄
在APP端,實驗記錄全文預覽時,可以直接進行簽名提交;在簽名提交後,變成撤回功能,變得更加便捷。
手機APP端可以支持原圖上傳
在APP端,插入圖片時可選擇原圖上傳,確保上傳圖片的清晰度。
Web端實驗模板可以直接複製
在「我的模板」中,增加實驗模板複製功能,用戶可以更快速地創建實驗模板了。
Web端可以批量上傳文檔
在「實驗文檔」和「參考文獻」模塊,增加批量文檔上傳功能,讓用戶具有更快捷,更高效的操作體驗。
《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》全文參考連結:
http://www.xinhuanet.com/politics/2019-06/11/c_1124609190.htm